俗話說「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要做生意,重視獲利是不二法則,餐飲業開店也不例外,事先必須要精算每一筆費用的支出與合理性,以及思考該自創品牌還是透過加盟模式開創自己的嶄新人生。
許多人現在似乎都以加盟模式創業,藉由這樣的捷徑有利可圖、在餐飲業上占有一席之地,比起從無到有的自創品牌省事許多,也提供了能以相同品牌開設餐廳的機會,由總部提供的完整SOP則能夠更快上手,他們厭倦了無法掌控自己的工作時間,或是花費大量的時間於工作最終仍一無所有。
的確,透過加盟創業足以改變你在職場上的地位,躍居成為管理者的角色、改變原有的生活型態,與原本的收入呈現大幅度的成長,並且成為傳承給下一代的重要資產。但是,在這樣的理想狀態背後,仍然充斥著許多風險必須考慮清楚,像是經歷疫情席捲全球各國,除了觀光旅遊產業,餐飲業的損失亦超乎想像,不少知名餐廳宣布暫時停止營業或就此結束,令加盟者的投資和辛勤工作一無所獲,更糟糕的情形是加盟的餐飲品牌可能一去不復返。
在餐飲業的加盟生態中,承擔風險的往往是加盟者,他們可能拿出畢生的積蓄,又或是向銀行申請貸款,通常背負著沉重的債務,來開設一家門市店鋪。了解細則向來是任何行業的基本要求,進行加盟之前也應務必明白其中的風險與遭遇的困難。以下的內文,我將列出加盟餐飲品牌時會面臨到的問題,以及一些加盟的品牌總部藉由加盟把自身獲利最大化的手法,令所有想用加盟方式創業的人,都能理解到這一切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加盟費用總金額過高
最基本,卻也是最重要的加盟先決條件,無非就是需要一筆加盟費用,如果有在長期關注餐飲業加盟模式的民眾,就會知道現在許多的連鎖品牌,早已失去了從事餐飲業的初衷,致力於食材的講究、餐點的美味、菜色的開發、顧客的滿意度等核心精神早已不是放在首要順位,而是如何從其他管道獲利,加盟的推廣與成交取而代之成了他們的重要工作事項。
這些加盟的品牌總部為了取得一般民眾的加盟,在宣傳口號上極為誘人,例如免加盟金、加盟金額只要數萬元,但是這些可不等於加盟的總成本費用,例如裝潢費、機器設備費用、訓練費用等零零總總加起來都會是一筆龐大的金額,最終付出的與字面上的相差甚遠,但是這些都可能是要進一步細問後才會得到的答案。更何況,隨著加盟數量與品牌知名度的增加,在歷經數年之後,這筆總費用還可能會進一步調漲,令之後的加盟者承擔更大壓力。
以周遭親朋好友的加盟諮詢經驗來說,現在的早餐店、手搖茶飲店、小吃店等的加盟金至少都需要百萬元起,而最為驚人的是台灣某間日系品牌咖啡店,除了直營門市以外還開放一般人加盟,但是所需花費的總資金就高達上千萬。這樣的加盟成本無疑破壞了許多上班族創業的夢想,一般人根本無法負荷,吸引到的反而是有錢有閒的富人階級,滿足他們獲得了老闆的頭銜與底下擁有一群員工的夢想。
再者,這高達上千萬的總加盟費用裡,其中占比最高的就屬裝潢費。這時又會強調品牌風格的一致性、遵循日本的設計規範等原因,必須使用特定的裝潢班底,而其負責設計的公司其實是加盟總部經營者的旗下另一間公司,等於加盟主又被從中賺取了一筆,往後的每個月甚至必須被抽取固定比例的權利金。如此一來,加盟總部可以藉此壯大自己的品牌規模,於全台各地再招攬更多的加盟者,獲得更多的加盟費用與權利金,加盟主在他們眼中成為名副其實的金雞母。
加盟者無法擁有完整的決定權
許多加盟總部在推廣加盟業務時的宣傳口號都會表示,「可以自己當老闆,改變自己的人生」,這在許多方面都是正確的,一旦完成加盟後許多的工作業務確實可以自己下達決策,包含員工的招募以及制定目標,但是實際上仍然會受到加盟總部的要求與限制。
一般來說,加盟主擁有一間店面後,最需要學習面對的就是無獨立性、自由性和自主創造力,因為這並不表示他們同時也擁有了品牌,這都會註明在合約中。 由於加盟者不會像其他獨立餐廳的經營者需要承受與做出重要決定性的壓力,因此,他們對於整體的運作並沒有發言權,舉凡是營業時間、媒體宣傳、菜單上的產品、選擇購買的供應商以及業主計劃僱用的員工數量都是他們必須遵守的限制。
例如食材這類原物料必須透過總部統一採購進貨,總部可能會提供比起市面上要高的報價、品質也不一定穩定,或是引用合約中的條款要求裝潢改善硬體設施,即使這些加盟主不一定負擔得起。他們對於加盟過程亦有相當大的控制權,甚至可以決定門市設立的店點與位置。眾所周知,加盟總部也會因為一些小問題而終止合約,他們會更願意將門市店鋪轉移到其他的經營者手中,特別是因為加盟者有過多的意見或進行法律訴訟時。又或者是,加盟總部可能改變原有的行銷模式與優惠促銷,而這可能已破壞了原本長期以來的經營方式,進一步影響到銷售業績。
簡單來說,加盟創業就是你雖然貴為老闆,卻無法獲得老闆應有的所有權力,並且在許多情況下受到總部的支配。
展店門市據點受到限制
從過去的餐飲業展店歷史可以得知,門市數量的成長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通常都會有一個生命週期,首先是強勁而穩健的增長,然後趨於平穩,最終下降。問題是大多數的人,就像股票、房地產和一般投資一樣,未看準時機而進場當了冤大頭,仔細觀察一下自己生活的周遭,就會發現每隔一陣子又會有新的品牌加入這塊市場。
在過去的幾年裡,數以千計的加盟者和獨立品牌選擇進入了餐飲市場,造就出品牌和品牌之間為了增加銷售量和來客數,各式各樣的折扣促銷與行銷活動紛紛出籠,這樣的結果,招來的卻是獲利空間下降、養大了消費者的胃口,收入逐年下降。
加盟者應該了解的是,一般的品牌總部都會以直營店和加盟店雙管齊下的方式進行展店,初期都會以直營店為主,吸引大眾的關注度與品牌聲量,到一個時間點後則會逐步減少直營店數量改以加盟店為發展類別,這時候,總部會開始有地域限制的設定,所有的展店與擴張都會有所規範。例如同一個區域、同一條路上的店家數量,每間門市相距的距離,會有這樣的做法,無非是總部不希望多個加盟主之間相互競爭,影響到彼此的業績,另外也擔憂與直營店之間形成競爭關係,最終與整個品牌的發展相互衝突。
營收下跌有時問題不在自己
我們都曉得一間店的業績,與許多要素有著緊密關聯性,例如門市店鋪的所在位置、品質與服務等面向。以最為重要的選址地點來說,這可能攸關到人流數量,以及周遭是否有多家相同屬性的店家,以便來評估平均客單價、翻桌率和來客數等數據,藉此推算出每日營業額。然而,因為加盟的緣故,有時候業績的下滑並不是自己造成,而是因為受到整體品牌名聲與策略的牽連影響。
舉例來說,可能加盟的品牌端面臨勞資糾紛、剝削員工、食材來源有問題、經營者官司纏身或財務危機等負面消息,一旦透過新聞媒體的大肆宣傳報導,這些雖然與加盟者沒有直接的關係,不過看在一般民眾的眼裡,仍舊會被視為同一個品牌,這時就會產生抵制與減少消費的動作,最糟糕的情況是加盟主事先完全不知情,卻必須一起承擔後果。
而最為常見的情形是,加盟總部更換菜單、推出的季節性商品、行銷與優惠活動等未正確掌握市場動態,不合乎一般消費者胃口,在社群媒體、Google商家評論與自媒體上發表用餐體驗,導致來客數減少、營收成績不如理想,但是這一部份正如我前面提到的,加盟者對於這些內容僅能全盤接受,無法有拒絕的能力,最多只能向加盟總部反映相關問題,至於接受與否,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招募到適任的員工不易
大部分的加盟總部都不會干涉加盟店的員工招募細節,選擇自行管理以節省專業經理人成本的加盟主而言,不僅要進行員工的面試,還要監督他們在餐食、顧客與服務方面的表現,簡而言之,與餐廳有關的一切都在他們的管轄範圍。換句話說,對於許多加盟者而言,實際上真正擁有一間門市後,才會發現加盟沒有想像中的美好,任何大小事都要親自掌握處理,工作時間也很長。儘管加盟主不會在門市上班工作,但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所帶來的一連串麻煩事,對他們來說都可能是一場惡夢。
在歐洲,餐廳服務被認為是一種職業,大多數任職其中的人往往會終生從事該職業,出於多種原因,美國的餐廳和酒吧員工傾向於將這類工作視為臨時性,他們總是著眼於更好的工作。這一點在台灣當然也不例外,大部分的員工都認為在餐廳工作只是權宜之計,完全是出自於需要一份薪水,至於工作上的服務熱枕與態度絕對不是他們所講究的,流動率極高,造成餐飲服務時常處於缺工的狀態,一人當作多人用,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對於加盟者來說,僅是員工招募問題就足以傷透腦筋,甚至還需要制定完整的工作管理與獎懲制度,如果認為自己可以舒服地坐在家裡看電視、時常出門旅遊,客人與金錢就會滾滾而來,那麼有一天你會痛苦地意識到,底下的員工服務態度不佳、浪費食材、上班時間偷懶、把食物帶回家,一些更聰明的員工還可能想出了竊取公司款項的方法,這些都會侵蝕本應獲得的利潤。
- - -
沒有人能保證花了一筆費用當上老闆,從此以後就能一帆風順,創業這條道路向來是艱辛的,或許能從中得到很好的報酬,但是卻必須先經歷辛苦的過程,每天都必須做出選擇,無法把責任丟給別人。透過加盟來創業顯然是一條捷徑,付出的成本會相對較高,也無法保證獲利空間是否如想像中的滿意,就看自己覺得值不值得,不過在正式決定加入以前,依然需要作足許多功課,例如了解各品牌的加盟總部評價、實際走訪加盟的店家明白箇中細節。如果以加盟方式取得該品牌,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聯合其他加盟店家,形成一股能夠向總部反映與抵抗的勢力,別讓自己陷入只能被剝削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