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一個合乎公司未來的發展身份,並體現無障礙、無邊界的工作空間以實現願景, NVIDIA 選擇用生動的語彙將其具象化而誕生了 「Voyager」 大樓,這是員工在自然環境中茁壯成長的最佳寫照,這樣的環境不僅是一個工作場所,而是一個目的地。隨著新總部 Voyager 大樓的完成,並與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 Endeavor 大樓相連,形成緊密相扣的多邊形,聯想起輝達以3D圖形處理器起家。這兩座龐大建築的名字都來自《星際爭霸戰》的太空船名稱,希望員工每次進入工作場所時,都能感覺自己步入未來,而這座最新的建築無疑達成了這一目標。
外觀呈現六邊形樣貌的 Voyager 大樓是該項目第二階段,來自其晶片和公司對 3D 圖形的專注,並融入了反覆出現的三角形圖案,旨在創建一個符合 NVIDIA 核心理念的工作空間,幫助員工在高科技環境中茁壯成長並創造。大樓的高大天花板提供了開闊的空間,讓人感覺像是置身戶外,而這些空間又緊鄰更具私密性的工作區域。
Voyager 大樓佔地面積為 27.5 萬平方英尺,擁有 70 萬平方英尺的工作空間,可容納超過 3,000 名員工,大樓的布局基於 70 英尺的三角網格系統,使每個元素都具有獨特的設計風格。舉例來說,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年輕時,經常讚賞太平洋西北地區那片鬱鬱蔥蔥、山脈起伏的景觀,使得室內也設計一系列巨大的垂直綠化牆,其目標是將這個三層樓的空間,圍繞著中央隱喻的「山脈」,融入垂直和水平的綠意,幫助員工身體、精神與心靈的健康,成為大膽又具有鮮明的 NVIDIA 專屬特色。
相比鄰近的 Endeavor 大樓,Voyager 的面積增加約 1.5 倍,大樓的獨特設計突顯了業主對員工彼此交流的空間需求,進入 Voyager 大樓,首先會看到的是位於基地營的接待區。這個區域位於一個名為「山脈」結構的腳下,該結構分為幾個層次,並穿插有花園、座椅區、咖啡館、辦公室等空間。將員工與戶外環境連接是 Voyager 建築設計的核心理念,為實現這一目標,60 英尺高的天花板上設有多個三角形天窗,開放的屋頂結構保留了裸露的鋼材,展示了支撐結構。
整體建築的結構設計包括屋頂、辦公室和停車場結構三個主要元素,還考慮了水平方向的位移,包括橋樑、樓梯和玻璃面板,這需要結構工程師與玻璃製造商協調,以確定在地震事件中可能發生的偏移量,並設計玻璃固定連接。
Voyager 以其標誌性的波浪形屋頂吸引來自全球的目光。屋頂的形狀有助於消除回聲,並使用吸音天花板材料處理噪音,從而創造出一個有利於減少工作場所孤立感的最佳環境。外部結構為全玻璃立面覆材,並以 BRB 框架和鋼柱支撐著水平鋼桁架屋頂系統,BRB 框架的最大支撐長度為 57 英尺,設計剛度可承受來自桁架屋頂系統的地震需求。
內部辦公由鋼框架組成,中央高度可達四層樓高與外部外殼結構地震隔離,建造時採用了結構鋼和 BRB 框架,並在金屬板上覆蓋混凝土,地震隔離通過在內外梁柱之間設置承載和滑動接頭來實現,每個結構在地震方面完全獨立。Voyager 的停車場設計基於 62 英尺的矩形網格,而樓上的建築則基於 70 英尺的三角網格。大樓內還有大量的外部空間和共享聚會區域,規劃多個樓梯和精心設置的電梯,以促進員工之間的流動和交流,在不侷限於私人辦公空間的情況下自由工作。
作為一個企業總部,除了旨在以其規模和設計打動像 Google、Oracle 和 Apple 等競爭對手外,為都市植入新的企業櫥窗,這座令人印象深刻的 Voyager 大樓還有一個有趣的存在理由。這種脫離傳統方盒式隔間結構的工作方式,貫穿整個 Voyager 大樓,起伏的屋頂結構讓充足的自然光照進中央中庭,還引入了超過 14,000 盆植物,為技術環境帶來平衡。目的在吸引那些已經習慣在家工作的員工回到辦公室,並幫助 NVIDIA 吸引新人才與留住他們。
設計團隊從早期設計階段起就與製造商緊密合作,製造商使用先進的 3D 建模軟件,這幫助團隊在繪製施工圖或現場施工前解決了難度較大的美學挑戰。這種緊密合作能夠及時處理潛在的衝突和解決方案,並為探索 LEED 選項創造了機會,還給製造商留出了準備鋼材以應對裸露條件的時間,確保了產品的完美無缺。
Voyager 內部建築和屋頂外殼結構共享的柱子安裝承載墊片連接,以釋放任何傳遞的地震荷載,從而允許內部和外部結構獨立運動,消除任何共同的地震荷載。結構工程師還為屋頂結構設計了定制的承載連接,讓屋頂結構可以直接置於建築柱子上,由外部的支撐框架承擔側向荷載。此外,該項目將通過高效能的水龍頭和非飲用水系統,使得總體的生活用水需求降低超過 70%。根據預測,該項目還將實現至少 30% 的能源成本節省,與類似的基準建築相比,這一設計使能源效益達到新的高度。
Atelier Ten 主要負責外立面優化、日照設計、能效分析以及 LEED 認證管理工作。他們進行了日光和熱舒適性分析,以指導設計決策,這些決策涵蓋了從天窗位置和性能,到工作站的方位和擺放等各方面。開放式辦公區域的設計旨在提供均勻的日光,滿足員工特定的照明需求,同時設施、團隊合作區和流通區域,故意設計成能夠獲得更多日光並具有變化性的空間。
Atelier Ten 對外部棚架的分析為最終設計提供了參考,使其在最大化可再生能源產生和外部工作區遮蔽達到了最佳效果,項目的日光設計和天窗佈局也支持了整體的生物化設計策略。這種針對辦公環境變化帶來的是時間的知覺性,員工感覺到時間的流動,打造出健康新活力的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