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1. 首頁
  2. Property
  3. 有型無國界

中國上海書城升級大改造,新潮熱門網紅打卡點

中國上海書城升級大改造,新潮熱門網紅打卡點
有型無國界 書店是為不愛讀書的人所準備,期許創造一場不期而遇的相逢,而把場景搬移到中國,這裡維持閱讀習慣的人數更是遠遠少於不讀書者,線上用戶花在手機上的時間遠遠超過駐足於線下實體空間,網路上購買的書籍價格亦遠低於實體書店,這使得僅靠特定且有限的讀者數量並無法維持書店的營運,因此,書城需要針對更多非讀者發揮出更新和不一樣的形態,吸引更多人走進。 過去書城的傳統框架與體驗,已無法在電子化的時代維持一成不變,反而應該是在文域裡注入生活和文化,以求真、求善、求美的角度出發,在每個細節上都完美烘托,從書中生出全新的翅膀。

創立於1998年的上海書城,於2021年底時透過一系列活動宣布停業整修,甚至被一些自媒體誤解為永久停業,使得眾多讀者紛紛湧入書店傳達依依不捨的心情。 在歷經2年的翻修後,上海書城從單純的書店轉型為以知識共享為核心、擁有眾多應用商業和社交場景的文化綜合體。 這個文化綜合體是一個具體而細緻的抽象垂直城市,是上海的理想化代表,也是一段可以朗誦的城市史詩,承載著上海一代人的共同記憶。 它從舊書店發展而來,並沒有與歷史割斷聯繫,而是以書籍為新城市的基礎,點燃全民閱讀的熱情,發現更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以書為城」是這次改頭換面過程中的主題,結構變化不能超過整體的10%,原有的外部輪廓不能改變,12000平方公尺的書店不得增加或減少面積,唯有地下室空間已經不再屬於書城的一部分。 在這次改造中,需要引進與書店相協調、不破壞書店氛圍的商業業態,另一方面,還必須考量開業後銷售和營業收入的金額,必須要能超出已經發生的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 也使得上海書城這次的使命,不僅要創造一場屬於書的革命,確保營運效率,還要繼續成為上海的文化地標,為福州路文化街的復興做出貢獻。

 

然而,真正的挑戰在於消除書店理想化的集體記憶,並提出一種將歷史與漸進式轉型無縫結合的願景。上海書城由擅長打造魔幻現實場景的中國建築團隊Wutopia Lab操刀,外觀覆蓋著鋸齒狀的穿孔鋁板,這種設計旨在類似於書脊朝外排列的書籍,當光線穿過孔洞時,立面鋁板後方的照明系統也會產生閃爍的效果。簡潔明亮的線條點亮了周邊的街道,此舉旨在將商店與上海福州路上的鄰近建築區分開來,同時喚起人們對城市的記憶。

 

這次升級改造的機會,設計團隊希望釋放上海書城的底層空間,與人行道設計結合,打造一個可管理的半開放公共文化廣場,進一步使失去步行特色的福州路重新獲得市民聚集的公共空間,因此利用原有的建築高低差,結合人行道設計,打造了一個紅色書架堆積而成的紅色廣場命名為「書山」,陳列著不同主題書籍,書山後面保留了原有的浮雕和一根98年歷史的大理石柱。 建築內的紅色書山上,可用於新書發表會、展覽、活動等,成為文化活動的舞台,讀者們可以自由地或坐或立、閱讀、漫步,以及站在最高處俯瞰繁華的福州路,令人沉思。

 

由於福州路的整體基調是灰色的,需要透過強烈的顏色來增強書山的意圖,選擇紅色則使得書山成為行人視線中的第一焦點,這也是所有人進入書城內部的起點,一舉將整個書城的內部空間打造出一個垂直的微型城市,「書山有路勤為徑」的千古箴言在此表露無遺。

 

由於建築原有格局的緣故,為了使更多光線照進室內,城市空間從二樓到七樓垂直展開,每兩層樓之間設計一個中庭,每一部分用玻璃地板進行分隔,使得陽光足以從頂樓貫通照耀到一樓的紅色書山中心,三個中庭在書店內充當了這座城市的廣場、禮堂和劇院,沿著自動手扶梯開始延伸,可以說,真正的書店之旅是從二樓開始。

手扶梯每兩層以交錯的方式排列,形成不同角度的視覺效果,將街道的氣息盡可能深入地滲透到建築物的內部,最後匯聚在中庭,這樣獨特的內部結構用意在於勾起人們激發探索和發現的觀感。「探索」一詞代表著一種隨性、輕鬆的生活態度,它缺乏強烈的目的性,讓人可以徘徊,但總是能自發性地、偶爾地發現隱藏在其中的興趣、驚喜和快樂,體現令人感動的剎那交會。 因此,逛書店理應像逛街一樣,不急不躁,品其韻味。

 

書架猶如綠樹,掩映著各式新的文化生活形成連綿不斷的閱讀空間,也採用一萬公尺長的書架來建造這座城市的立面。 儘管上海書城的重新亮相增加了新的疏散樓梯、浴室和雜物間,在保證書店和商業區域的情況下,但是失去了地下一層也意味著失去原來的圖書館,而在將較高樓層作為閱讀用途並不可行。 也因此,書架基於其功能可以分成三部分,2至6樓為閱讀區,1樓和7樓為存書區,8樓作用為存書和封面展示,中庭處的高書架充當展示櫃。 這些連續的書架不僅可容納超過47萬冊圖書,超出了圖書館規定的40萬冊藏書量,與沿著書店前的街道形成了連續的圖書立面。

入駐書城的商家如茶館、畫廊、禮品店到藝術家具店,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商業特點在書架上加自己的店招,而不至於破壞整個書架的統一觀感。 建築師俞挺表示,我對商業並不畏懼,對店主的要求就像在古城裡開店一樣,必須尊重我的城市裡書籍的連續立面。 這確保了不同的企業融入我的城市,也是用書建城的意義所在。

 

景觀也是室內設計的元素,需要多面向思考及整合規劃。 書店立面的落地窗不僅起到照明作用,也展示了書店內部的活動,裡面的讀者通常會產生一種引人入勝的故事感,吸引著行經的民眾目光,就像電影中的場景,而裡面的人向外觀看時,看到街上的人,營造出一種戲劇性的風景。

當讀者到達名為「禮堂」的四樓時,這座城市在北方兩層樓高的玻璃窗前展現著令人難以置信的畫面,打造出遊憩物外的區域,足以深刻體會到詩意不僅藏於書冊之中,亦繚繞於空間之中,但是內心也不禁由感而發,消費主義和商品化社會的奢侈確實是虛幻的,相較之下,唯有書本上的知識才是真正的精品。

 

該項目就被定位為上海第一個「碳中和鉑金級文化地標改造項目」,項目團隊全力將其打造成上海第一個大體量碳中和既有公共建築,建築總體綠色建材比例高達78.57%,每逢夜幕降臨時,上海書城閃閃發光的立面細緻呈現上海傳統街景,猶如水晶宮殿一般譜寫新穎摩登美學風格,外立面的圖案構成了最能代表上海的經典現代符號,圍繞著「萬家燈火」這一主題,也蘊含著黃浦江兩岸的變化,過去的外灘,代表現在的浦東,更代表上海想像中的未來。

 

不同的人,不同的印記,在這裡被保存或重新聚集。 過去從未被忽視,但在現在或不遠的將來繼續影響著所有人,無論是新舊讀者、各年齡層的市民,都與不斷發展的上海書城一起創造了屬於上海的篇章。

 

Message Board

訪問者